研究组介绍
研究组介绍
课题组以中国近海和南大洋为研究海域,以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过程为切入点,围绕全球变化下浮游动物在海洋食物网中的调控作用,围绕浒苔、水母等近年来中国近海重大生态灾害的发生机理与防控,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及室外受控实验、分子生态学的方法对浮游动物生态学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中国近海和南大洋关键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长期变化、浮游动物关键种群生态动力学、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及浮游生物能流过程研究;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海洋浮游生物快速计数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浮游动物DNA条形码、种群遗传学及转录组学研究。课题组长期以来在上述研究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磷虾的复眼直径与体长的比率关系准确判断磷虾是否产生了负生长和已经负生长的程度,通过这种比率的变化反演南极环境的变化,此项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南极环境的监测,得到国际上的认可。通过对黄东海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在黄东海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的关键类群的种群动力学、生物生产过程和基础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成果,特别是对黄东海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中华哲水蚤的度夏机制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将传统生物分类方法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成功获得110多种中国近海主要浮游动物种类基因条形码序列,构建中国首个海洋浮游动物物种信息平台,取得显著的科技和社会效益。在正在进行的灾害水母的暴发机制方面也已取得了较多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1名,研究生14名。目前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973、国家海洋局极地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基金项目、基金委创新团体等多项项目。 本课题组导师情况:
备注:表格招生信息仅作参考,实际以每年公布招生指标和计划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