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

2010年

时间:2014-12-09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1.         霍元子,孙松,杨波. 南黄海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的生活史特征。海洋与湖沼,2010. 41(2): 180-185.

2.         王倩,孙松. 胶州湾毛颚类生态学研究。海洋与湖沼,2010. 41(4): 639-644.

3.         李超伦,张永山,孙松,吴玉霖,方建光,张继红. 桑沟湾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海洋渔业进展,2010. 31(4): 1-9.

4.         孙晓霞,孙松. 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10. 25(5): 552-560.

5.         杨光,李超伦,孙松. 南极夏季普里兹湾磷虾幼体及纽鳃樽的丰度和分布特征。极地研究,2010. 22(2): 125-134.

6.         XIAO-HONG SUN, SONG SUN, CHAO-LUN LI AND GUANG-TAO ZHANG. 2010.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egg production, abundance and production of small copepods in and near Jiaozhou Bay, China. JPR Advance Access published November 9, 2010. 1-9.

7.         刘梦坛, 李超伦, 孙松. 2010 两种甲藻和两种硅藻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海洋科学, 2010. 34(10): 77-82.

8.         Thillai Rajasekar K, Rajkumar M, Sun J, Ashok Prabu V, Perumal P. Bloom forming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in two coastal waters, Southeast coast of Indi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0. 9(3):265-272.

9.         赵冉, 孙军, 白洁. 2006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海洋科学, 2010. 34(4):32-39.

10.     田伟, 孙军, 樊孝鹏, 汪岷. 2008年春季东海产卵场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 海洋科学进展, 2010. 28(2):170-178

11.     栾青杉, 孙军. 2005年夏季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群集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生态学报, 30(18): 4967-4975.

12.     孙军, 宋书群. 东海春季水华期浮游植物生长与微型浮游动物摄食. 生态学报, 2009. 29(12): 6429-6438.

13.     王英俊, 叶振江, 刘群, 窦硕增, 王巍令. 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与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耳石形态识别的初步研究. 海洋与湖沼2010. 41, 282-285.

14.     林龙山, 刘尊雷, 姜亚洲, 窦硕增, 高天翔.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分布差异性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0. 40(3): 1-6.

15.     丰美萍, 张武昌, 张翠霞, 肖天, 李超伦.南海北部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分布. 热带海洋学报, 2010. 29(3):141-150.

16.     张翠霞, 张武昌, 肖天. 200710月南海北部浮游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 生态学报,  2010. 30(4): 867-877.

17.     张圣妲, 潘红苗, 周克, 肖天, 吴龙飞.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010. 30(12):3311-3318.

18.     张文燕, 张圣妲, 肖天, 潘永信, 吴龙飞. 趋磁细菌的地域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 2010. 31(2): 450-458.

19.     张宇红, 武洪庆, 肖天. 生物磁性纳米材料-磁小体培养优化及形成过程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10. 41(5): 597-605.

20.     赵苑, 武洪庆, 李洪波, 徐晋, 肖天.胶州湾浮游病毒分布研究. 海洋科学, 2010. 34(7): 86-92.

21.     李洪波, 肖天, 林凤翱. 海洋浮游病毒的研究方法. 海洋科学, 2010. 34(10): 97-99.

22.     刘欣, 肖天, 张文燕, 董逸, 岳海东. 胶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海洋科学, 2010. 34(10): 1-6.

23.     张武昌, 高尚武, 孙军, 陶振铖, 杨波, 孙松. 南海北部冬季和夏季浮游哲水蚤类群落. 海洋与湖沼, 2010. 41(3): 448-458.

24.     刘勇,线薇微. 温度对日本刺沙蚕氮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 水产科学,2010, 29(6),1-6.

25.     康斌,线薇微,武云飞. 两种饵料条件下鮻的碳收支研究. 海洋科学,2010. 34(3), 11-14.

26.     张丽娟,线薇微. 长江口春季水体中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环境科学,2010. 29(6): 8-12.

27.     刘淑德,线薇微.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长江科学院报,2010. 27(10):82-87.

28.     于海成,线薇微. 1998-2001年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聚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长江科学院报,2010. 27(10): 88-92.

29.     许思思, 宋金明, 段丽琴, 吴晓丹, 徐亚岩. 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的演变分析. 海洋科学, 2010.34(1): 59-65.

30.     吴晓丹,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张默. 海洋溢油油膜厚度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构建. 海洋科学,201034(2)68-74.

31.     吴晓丹,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张默. 海洋环境中溢油风化过程. 海洋科学,2010. 34(6)104-110.

32.     赵卫红,陈玫玫. 营养盐限制对中肋骨条藻产生化感作用的影响. 海洋环境科学,2010. 29(2): 225-228.

33.     王洪亮,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改性小麦秸秆去除赤潮异弯藻的实验研究.环境科学,2010. 31(2)296-300.

34.     刘秀娟,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长江口海域悬浮颗粒有机物的稳定氮同位素分布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海洋科学,2010. 34(1)11-17.

35.     冯志华,宋秀贤,李小军,于海燕,袁涌铨,俞志明. 磷化氢在海水中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海洋科学,2010. 34(4)79-83.

36.     曹西华, 俞志明, 刘鹰, 李祥安, 宋秀贤, 袁涌铨. 一个示范性循环水养殖厂废水污染物的监测与特征分析. 海洋科学, 2010. 34(7): 66-71.

37.     王光辉,韩笑天,王能飞等. 富油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1培养条件优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6): 2874-2876

38.     郑明刚, 随建强, 郑立, 韩笑天.基因工程在生物柴油原料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10. 22-25.

39.     张少军,周毅,张延青,刘鹰, 徐洋. 滤食性双壳贝类对工厂化养殖废水中悬浮物的生物滤除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29(2)363-367.

40.     刘广斌,杨红生,刘石林. 温度选择对刺参群体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及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海洋科学, 2010. 34(7)49-53.

41.     赵鹏, 杨红生刺参对不同生境中沉积物粒度的选择. 海洋科学, 34(4): 11-16.

42.     王清, 杨红生, 王晓宇. 镉和苯并芘胁迫对文蛤血细胞功能的影响.海洋科学, 34(9): 82-86.

43.     于宗赫, 陈康, 杨红生, 刘保忠, 邢坤, 许强, 张立斌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生长特征与养殖容量的评估. 海洋与湖沼, 41(4): 563-570.

44.     高菲, 许强, 杨红生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水产学报, 34(5): 760-767.

45.     孙科, 颜天, 周名江, 何建宗.米氏凯伦藻对皱褶臂尾轮虫、卤虫和黑褐新糠虾存活的影响. 海洋科学, 2010. 34(9):76-81.

46.     Mingjiang Zhou. Environmental Settings and Harmful Algal Blooms in the Sea Area Adjacent to the Changjiang Rvier Estuary. Coastal Environmental and TERRAPUB and Nagasaki University, 2010. Ecosystem Issues of the East China Sea, 133-149.

版权所有 © 联系地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南海路7号
邮编:266071 联系电话:0532-82866910/82898867;传真: 0532-82898867;邮箱:klmees@qdio.ac.cn